金秋的红叶点染尧帝故里,收获的喜悦溢满三晋大地。
9月20日,我省文化旅游业的又一次盛会——2018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在临汾召开。
“努力建设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”“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牵引带动作用”“全方位展示山西文化旅游业转型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”“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旅游的融合创新”……不同领域、不同视角、不同关切,550余位国内外嘉宾齐聚一堂,一同奏响“华夏古文明·山西好风光”新乐章。
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,“深入挖掘‘地上’资源,高起点大手笔谋划文化旅游产业,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转型的新引擎新支柱,将我省打造成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。”
当前,山西已经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,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,为我省绿色发展、转型发展助力。
顶层设计,靠改革全速锻造旅游三大板块
“因为景区机制体制的转变,激发了市场活力,现在我们民营企业有责任、有压力、有动力,敢投资,有信心把景区建设好。”大禹渡景区董事长李小五喜在心头,今年开始运营的玻璃滑道项目使景区收入倍增。
“破解景区(景点)体制机制障碍,是我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。”省旅发委主任盛佃清说。
去年,149家重点景区基本完成以“两权分离”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,山西文旅集团组建成立。一系列大动作,将改革落到实处,为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市场化、公司化、专业化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沐浴着改革的春风,2017山西省旅发大会上确立了打造黄河、长城、太行三篇旅游大文章的全新思路。立足黄河、长城、太行独有的山水风光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,举全省之力锻造新的三大旅游板块,把山西建设成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。
南开大学教授石培华认为,山西将三大旅游板块作为新品牌,具有里程碑意义,“这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大事,更关系着山西经济全面升级突破的走向。”
今年,新修订的《山西省旅游条例》正式施行,在政策支持、规划引领、产业促进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;出台奖励景区政策,对新创建的5A级景区、4A级景区分别奖励500万、200万元;在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了文旅板块,推动景区改革进一步深化;组织编制了《黄河、长城、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……
纲举目张,满盘皆活。
“增长”是检验山西文化旅游产业改革成色的首要标尺。201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247.12亿元,同比增长23.19%,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360.21亿元,同比增长26.21%。今年1月到8月,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7031.16万人次,同比增长25.21%;实现旅游总收入4473.65亿元,同比增长25.81%。
山西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,在促进全省转型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。
项目建设,以开放引进旅游市场主体
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。山西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,黄河、长城、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既是建设山西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,也是旅游产业投资开发的沃野和事业发展的高地。
随着山西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招商引资、扶持旅游发展政策的出台,看好山西旅游的投资者越来越多。
“现在山西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,经过多方考察,我们把芦芽山作为集团进入山西的第一个点,进行整体包装打造,使芦芽山成为叫得响的一块金字招牌。”中景信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、总经理黎志说。
在景区景点“两权分离”的基础上,创新经营机制,出台扶持政策,吸引了大批像银泰集团、乐华集团、东方园林这样的国内顶尖涉旅企业,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。
4月初的云竹湖湖面凉风习习,项目工地却人头攒动。位于榆社县西南部的云竹湖,是华北地区少有的高山湖泊,四面环山、景色宜人,有“太行山上夏威夷”之美誉,由景峰集团总投资50亿元的运动与艺术度假景区已初见轮廓。
就在这里,山西省旅游项目开工季活动启动,这标志着我省旅游项目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。长治欧亚神龙湾、临汾云丘山、太原植物园等旅游项目同时开工。
截至目前,全省开工建设的旅游重点项目有184个,包括新建85个,续建99个,计划投资总额2477亿元,其中总投资额100亿元以上4个,10亿元以上43个,全年要完成投资380亿元。
在巩固加强现有战略投资商的基础上,我省进一步加大国内大型旅游资本集团引进力度。8月1日,省旅发委与中金国泰、首旅集团、北京传奇、上海复星、天津华宇锦绣等8家公司集中签约和具体项目对接,达成投资框架协议1300亿元。
“我们将聚焦旅游新业态、旅游商品、产业基金等领域,加强同有关地市及景区的合作,提升景区品质,助推山西文化旅游业发展。”中金国泰董事长郑健龙说。
对外开放,不仅要请进来,更要走出去。
上海旅游项目招商推介会、天津国际旅博会、中国国际旅交会、北京国际旅博会、西安丝绸之路旅博会、阿斯塔纳世博会、南非约翰内斯堡、奥地利维也纳、德国柏林、西班牙马德里、葡萄牙里斯本、巴西里约……山西好风光站在了国际旅游舞台的中央。
山西商务国旅董事长贺志勇说:“现在旅行社接待的游客中,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精准营销的影响,慕名来到山西。”
积极探索,以文旅融合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
“山西目前处于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,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山西经济发展硬实力,是推动山西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。”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世满说。
山西立足于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,坚持文化为魂、旅游为体,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、有机融合,省旅发委会同省文化厅、省文物局制定了《山西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》。
“以文旅融合发展山西旅游是比较优势所在,也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鲜明特色。”盛佃清说。
一年来,山西文旅融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?
全省旅游部门为推进文物活化开放利用,选择沁河古堡等文物、文化资源密集区开展文物改革利用试点工作;
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,故宫文创研发交流中心落户平遥古城、省社科院同大槐树景区合作,引领文化旅游商品的专业化、高端化开发;
积极开展“文化进景区、演艺进景区”活动,《又见平遥》《千年铁魂》和武乡八路军文化园演出等大型旅游演艺项目颇受青睐。
春风化雨,跨越腾飞。
去年,国务院下发了《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山西要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。
所当乘者势也,不可失者时也。
我省按照“三大板块支撑、一条廊道贯穿、全域联动辐射”的总体架构,制定了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》,并向文化和旅游部提出了山西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申请。
山西申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优势何在?
旅游产业实力不断增强。到2020年,全省接待游客总量将达到7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。通过万亿文旅项目拉动,培育出一批特色旅游镇村、龙头旅游企业、康养旅游基地、重点旅游城市。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对全省GDP的综合贡献率提高2个百分点。
旅游环境不断改善。布局总里程13060公里的“城景通、景景通”三大板块旅游公路网,以及方便快捷的航空网络、铁路网络支撑体系更趋完善。“厕所革命”进一步深入,标准化旅游厕所全域覆盖。以智能景区为重点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完成。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更加健全,旅游综合执法得到加强。
旅游品牌形象逐步提升。黄河、长城、太行三大旅游品牌日趋成熟,五台山、平遥古城、云冈石窟三大世界遗产品牌形象提升,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。“康养山西”品牌初步树立。“华夏古文明·山西好风光”品牌知名度、美誉度极大提升。
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,借旅发大会召开的东风,山西文化旅游业乘风破浪,向着更远的目标进发。(转自山西新闻网)